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已發(fā)現(xiàn)100余年,至今仍在不少國家流行,也是中國冬、春季比較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流腦治療的關鍵是盡早足量應用細菌敏感并能透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以便徹底殺滅體內(nèi)的腦膜炎球菌。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用于流腦病原治療的藥物進行了較多研究,重新確定了首選藥物;在用藥劑量、藥物濃度方面也進行了研究,證實用于治療流腦的新抗生素在腦脊液中的濃度須20-200倍于試管內(nèi)測定的最小抑菌濃度、1次給藥的劑量使腦脊液中的濃度須超過10倍最小抑菌濃度,治愈率才可達90%以上,并提出所用藥物在感染部位必須具有殺菌效果,如采用抑菌劑量會導致治療失敗。目前常用于流腦病原治療的藥物有:
1、青霉素
眾所周知,青霉素能阻礙細菌合成細胞壁的組成成分——細胞壁粘肽,使細菌失去細胞壁的保護,不能繁殖和生存;在高濃度時,青霉素不但抑制細菌繁殖,還具有強大殺菌作用。到目前為止,青霉素是對于腦膜炎球菌高度敏感的殺菌藥,特別是在敗血癥階段,能迅速達到高濃度,很快殺菌,作用明顯優(yōu)于磺胺藥。但青霉素不易透過血腦屏障,即使腦膜炎時也只有10%-30%藥物透過,所以使用時必須加大劑量,以保證腦脊液中達到有效濃度。劑量小兒每天20萬-40萬U/Kg,成人每天20萬U/kg,分次靜脈滴注,療程5-7天。青霉素高效、低毒、價廉,目前已取代磺胺藥成為治療流腦的首選藥物。
2、磺胺藥
磺胺藥在1932年問世后就用于流腦,是最早用于治療流腦的特效藥。磺胺藥主要阻礙細菌合成核酸,影響其核蛋白的合成,使細菌不能繁殖,發(fā)揮抑菌作用。治療流腦多選用磺胺嘧啶(SD)或磺胺甲 惡唑( SMZ),其優(yōu)點是在腦脊液中濃度高,可達血濃度的50%-80%,療效也較理想。但磺胺藥對敗血癥期療效欠佳,急性期顱內(nèi)壓高嘔吐時難以口服,并有可能在輸尿管等處沉淀形成結石,所以實際應用時受到一定限制。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我國60年代已報告耐藥菌株出現(xiàn),現(xiàn)在至少達10%-20%,甚至更高,提示臨床選用時應慎重。有人主張,只有磺胺嘧啶耐藥菌株10%以下時臨床才可選用。
3、氯霉素
氯霉素能抑制細菌的蛋白質(zhì)合成,屬抑菌藥。氯霉素有良好抗菌活性,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濃度為血液濃度的30%-50%,對流腦及其它化膿性腦膜炎均有較好療效。但氯霉素毒副作用較大,特別是對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故選用時要非常慎重,一般不首選,新生兒不宜使用。
4、頭孢菌素
頭孢菌素,主要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肟等,近年來成為流腦病原治療藥物的新秀。頭孢菌素抗菌活性強,易透過血腦屏障,毒副作用小,高效、安全,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自1989年以來,國外推薦把頭孢噻肟作為治療流腦的首選藥物。但國內(nèi)僅用于不適合用青霉素或其它藥物的患者,因為頭孢噻肟與青霉素療效相當,價格卻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