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運動神經元和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骨骼肌隨意運動障礙稱為癱瘓。根據病變部位不同與病損程度不同,分類也是不同的,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了運動功能檢查如下,希望對各位考生備考復習有所幫助。
運動功能檢查包括隨意運動、不隨意運動、被動運動和共濟運動的檢査。運動傳導通路包括錐體系和錐體外系。錐體系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隨意運動;錐體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肌張力,協(xié)調肌肉活動,維持和調整體態(tài)姿勢,進行習慣性和節(jié)律性動作等。
(一)隨意運動
隨意運動是指受意識支配的動作,是大腦皮質通過錐體束由骨骼肌來完成的。檢查的重點是肌力。
1檢查方法
肌力指肢體隨意運動時肌肉收縮的力量。檢查時令被檢查者做肢體伸屈動作,檢查者從相反方向予阻力,測試被檢查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兩側對比。
肌力分為0~5級。
0級,完全癱瘓,肌力完全喪失。
1級,僅見肌肉收縮,但無肢體運動。
2級,肢體可做水平移動,但不能抬起。
3級,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克服阻力。
4級,能做克服阻力的運動,但較正常偏弱。
5級,正常肌力。
2.臨床意義
由運動神經元和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骨骼肌隨意運動障礙稱為癱瘓。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分為中樞性癱瘓(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和周圍性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根據病損程度不同,分為完全性癱瘓和不完全性癱瘓;根據癱瘓形式不同,分為單癱、偏癱、交叉癱、四肢癱、截癱等。
(1)中樞性癱瘓
病變部位在上運動神經元,包括中央前回、皮質腦干束和皮質脊髓束的受損。
表現(xiàn)特點為:
①肌張力增強。
②深反射增強或亢進。
③病理反射陽性。
④無肌肉萎縮,但可有失用性萎縮。
常見的中樞性癱瘓類型為:
①皮質型:運動中樞位于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葉前部,由于大腦皮質運動區(qū)范圍較廣,故一側局部有病變時僅出現(xiàn)對側上肢或下肢中樞性單癱。
②內囊型:錐體束集中在內囊,因損害了皮質腦干束和皮質脊髓束,出現(xiàn)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偏盲,即“三偏”綜合征。
③腦干型:一側腦干損傷,出現(xiàn)交叉癱,即病變側周圍性腦神經麻痹和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
④脊髓型:上頸段損害出現(xiàn)四肢中樞性癱瘓;頸膨大損害出現(xiàn)四肢癱,表現(xiàn)為雙上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中樞性癱瘓;胸髓損害出現(xiàn)雙下肢中樞性癱瘓;腰膨大損害出現(xiàn)截癱,即雙下肢周圍性癱瘓。脊髓病變多伴有損害平面以下感覺障礙及括約肌功能障礙。
(2)周圍性癱瘓
病變部位在下運動神經元,包括脊髓前角細胞及周圍神經受損,在腦干為各腦神經核及神經纖維受損。
表現(xiàn)特點為:
①肌張力降低。
②深反射、淺反射減弱或消失。
③病理反射陰性。
④有明顯肌肉萎縮。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精華知識點,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護士欄目!歡迎點擊>>護士資格考點總結提示 >>2020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練習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