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高20-30厘米。根狀莖短而肥厚,稍呈塊狀,節(jié)處有明顯環(huán)紋,斷面紅色,有短而彎曲的須狀根多條。無莖?;~1-2,具長柄,肉質(zhì),膜質(zhì)托葉卵狀披針形,棕色,光滑。葉片近菱形或斜卵圓形,長10-15厘米,寬10-12厘米,先端尖,基部斜心形,兩側(cè)不對稱,上部3-7淺裂,裂片三角形,邊緣有突尖細鋸齒,掌狀主脈5-7條,上面淺綠色,疏生短刺毛,下面稍帶紅紫色,可見網(wǎng)狀細脈。夏季抽出花葶,與葉柄近等長,可達20厘米。聚傘狀花序著生先端,有花5-6朵,花梗纖弱,基部有卵狀披針形的小苞葉,花單性同株;雄花花被片4,內(nèi)外各2,外花被片卵形,內(nèi)花被片長橢圓形,雄蕊10-25,離生;雌花具花被片3,外2內(nèi)1,外花被片寬卵圓形,內(nèi)花被片卵圓形至長橢圓形,淺紅色;子房呈紡錐形,3棱,3室,每室具多數(shù)胚珠,花柱3,離生。蒴果無翅。
菊科ompositae,Asteraceae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最大的1科。有一致的小花結(jié)構(gòu)。小花管狀,輻射對稱,或舌狀而兩側(cè)對稱,或花冠管狀而花冠裂片二唇形。多數(shù)小花密集排列 ,外覆以總苞片而形成一致的頭狀花序。共13族1300余屬,近22萬種,除南極外,全球分布。中國約有220屬近3000種,全國各地分布,其中異裂菊屬、復芒菊屬、太行菊屬、畫筆菊屬、重羽菊屬、黃纓菊屬、川木香屬、球菊屬(Bolocephalus)、葶菊屬、櫨菊木屬、螞蚱腿子屬、花佩屬、華蟹甲草、華千里光屬、紫菊屬、君范菊屬等15屬為中國特有。
斑鳩菊族集中于南美北部和中部,非洲有較大的發(fā)展。澤蘭族集中分布于中美洲。紫菀族全球分布。春黃菊族主要是東半球的類群,北美種類甚少。旋覆花族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大洋洲。菊苣族主要分布歐洲,北美地區(qū)也有極大的種屬多樣性。菊科13個族中,向日葵族最大,有221屬,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最小的一族是萬壽菊族,僅有11屬,主要分布南美洲;這兩個族在中國全部為引種栽培或歸化。
一點紅喜溫暖、陰涼、潮濕環(huán)境,適宜生長溫度為20~32℃,較耐旱、耐瘠,能于干燥的荒坡上生長,不耐漬,忌土壤板結(jié)。
地上部分含生特堿:克氏千里光堿(senkir-kine),多榔菊堿(d oronine)。又含黃酮類成分:金絲桃甙(hy-peroside),三葉豆甙(trifolin),槲皮甙(quercitrin),蕓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還含三萜類成分:熊果酸(ursolicacid),西米杜鵑醇(simi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以及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三十烷(tria-contane),蜂花酸(meliss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
1.播種育苗 選用新鮮、飽滿的一點紅種子。播種前先把地整細、整實、整平,澆透水,待土略干后進行撒播。每667m2用種500g,播后蓋上一層薄薄的細沙土,注意不能蓋得太厚,否則影響出苗率。以后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有條件的最好進行溫室育苗。
2.定植 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進行定植,定植前3~6天每667m2施入2500kg的腐熟廄肥,并按3:1的比例施入尿素和三元復合肥共10kg作為基肥,作高20cm、寬90cm的畦面和30cm寬的畦溝。移苗前2h,將小苗澆透起苗水,起苗時盡量多帶些土,然后按20cm ×20cm的株行距進行種植。定植后馬上澆定根水。
3.田間管理 一點紅定植后需隔20~30天才可采摘,此期間要注意防止草荒和土壤板結(jié)。在生長過程中,應使土壤見干見濕,濕時土壤不超過60%的含水量。采摘后按3:1的比例施入尿素和三元復合肥,濃度為0.5%,并經(jīng)常松土,發(fā)現(xiàn)其開花即將花摘去。一點紅病蟲 害較少,為害較多的蟲害只有蚜蟲,一旦發(fā)現(xiàn),每667m2用40g的一遍凈(吡蟲啉含量為10%)或蚜虱凈噴霧即可。危害較多的病害有銹病,發(fā)現(xiàn)后用1500倍的三唑酮乳油防治即可。一點紅怕積水,遇上雨天,一定要及時把水排掉,否則大大影響產(chǎn)量。
4.采收 一般一點紅株幅直徑達到15cm后即可開始采收其嫩莖葉上市,若環(huán)境適宜,4天即可采摘1次,每667m2產(chǎn)量可達1500kg,采收期長達4個月。
清熱,利水,涼血,解毒。治痢疾,腹瀉,便血,水腫,腸癰,聘耳,目亦,喉蛾,疔瘡,腫毒。
①《嶺南采藥錄》:治腸痔瀉血,利小兒積蟲,治五疳、開胃進食,解魚毒。
②《福建民間草藥》:活血消腫,利尿逐水。
③《陸川本草》:涼血消炎。治傷口感染紅腫。
④《南寧市藥物志》:止痛,消惡毒大瘡,眼結(jié)膜炎。
⑤《生草藥手冊》:治乳瘡,痢疾。
⑥《野生藥植圖說》:可作麻疹的洗滌劑。
⑦《廣東中藥》Ⅱ:清解大腸濕熱,涼血生肌,消腫拔毒。治痢疾、脫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熱毒內(nèi)困,赤眼,瘡癤腫毒,濕疹癢痛,乳瘡(外洗或搗敷),小兒生殖器紅腫(外洗或內(nèi)服)。
⑧《廣西中草藥》:治跌打,蛇傷。
⑨《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治濕熱腹瀉,感冒發(fā)燒,咽喉腫痛,口腔潰瘍。
⑩《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抗菌消炎。治急性上呼吸道炎,肺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痢疾,腹瀉,毒蛇咬傷。
性味:性涼,味微苦。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制法:去雜質(zhì)洗凈,鮮用或干用。
性味歸經(jīng):苦,涼。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縛患處。
臨床應用: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氣管肺炎。
以一點紅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1克)為主,配合其他對癥療法,共治療上呼吸道感染60例、支氣管肺炎26例,年齡以1~3歲為最多。劑量:6個月以下每天用1~2毫升,6個月至1周歲用2~4毫升,2~3歲4~6毫升,4~6歲6~9毫升,7~10歲9~12毫升,10歲以上12毫升,均分2~3次肌肉注射。
療效:上呼吸道感染治療后體溫多數(shù)在2~3天恢復正常,咳嗽逐漸減輕,3~4天全愈出院;支氣管肺炎,體溫多在3~4天恢復正常,咳嗽氣喘及肺部羅音均逐漸消失,5~6天痊愈出院。此外,臨床上也可用一點紅全草煎劑,每劑0.5~1兩,分2~3次服,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等;或用全草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治乳腺炎、癤腫等;也可用全草煎液,作為外陰濕疹、陰道炎的局部洗滌劑。
性狀鑒別:全草長約30cm。根莖細長,圓柱形,淺棕黃色;莖少分枝,細圓柱形,有縱紋,灰青色,基部葉卵形、琴形,上部葉較小,基部稍抱莖;紙質(zhì)。頭狀花序干枯,花多已脫,花托及總苞殘存,苞片茶褐色,膜質(zhì)。瘦果淺黃褐色,冠毛極多,白色。有干草氣,味淡,略咸。
以干燥葉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菲薄,由數(shù)列江壁性木栓細胞組成。皮層薄壁組織中散有草酸鈣砂晶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韌皮部有篩管及薄壁細胞。形成層環(huán)狀。木質(zhì)部占大部分,由射線間隔。導管與周圍的管胞及少數(shù)木纖維結(jié)成群,散列于非木化的木薄壁組織間(老根木質(zhì)部,木薄壁細胞多為木纖維所替代)。木質(zhì)部尚有木間韌皮部。根中央可見二原型的初生木質(zhì)部 。
葉粉末特征:淺棕綠色。
① 表皮細胞垂周壁波浪狀,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3-4個。
② 腺毛有2種:腺頭多細胞,以6細胞為多見,葉長橢圓形或梨形,柄單細胞;腺頭單細胞,柄2-4細胞。
③ 非腺毛稀少,2-5細胞組成,長150-300μm。
④ 葉肉組織中散有眾多砂晶細胞:在砂晶細胞中常有細小簇晶同時存在。
⑤ 導管有環(huán)紋、螺紋、網(wǎng)紋及具緣孔等。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0g,加氨水10滴及乙醇60ml,浸泡2h,并時時振搖,濾過。濾液蒸干后加5%鹽酸2ml,轉(zhuǎn)移至分液漏斗中,加氯信少許振援,分出氯仿層,用氨水調(diào)節(jié)酸液至Ph10,再用氯仿提取2次(5ml、3ml)。取氯仿提取液半量,蒸干,加發(fā)煙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黃色殘渣,放冷,加醇制氫氧化鉀試液2-3滴,即顯深紫色。(檢查莨菪烷生物堿類)
(2)取本品粗粉0.5g,加氯仿3ml,振搖后,濾過。濾液加氨試液1ml,振搖,用紙片吸取氨液,稍干后,在紫外光燈下觀察(254-365nm),可見天藍色熒光。(檢查香豆素類)
(3)薄層色譜取(1)項所得氯仿提取液,加少量無水硫酸鈉干燥后,作供試品液,另取阿托品、東莨菪堿為對照品,分別上噗樣于同一硅膠H-CMC薄板上,以氯仿0-甲醇-氨水(85:14:1)展開15cm,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劑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一點紅圖冊(共5張) ① 治赤白痢證及遠年便血:一點紅和豬精肉煎湯服之。(《嶺南采藥錄》)
② 治腸炎,腹瀉:一點紅四兩,番桃葉四兩。加水適量,煎成1250毫升,每日二次,每次50毫升。(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③ 治水腫:鮮一點紅全草、燈心草各二兩。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 治腎盂腎炎:一點紅一斤,狗肝菜一斤,車前草半斤。水煎成500毫升。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⑤ 治婦人乳癰初起:鮮一點紅莖葉一握,加紅糖共搗爛,加熱 敷貼。(《福建民間草藥》)
⑥ 治無名腫毒,對口瘡:鮮一點紅葉一握,加紅糖搗爛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⑦ 治指疔:鮮一點紅同砂糖少許搗爛敷。(《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⑧ 治聤耳:鮮一點紅,洗凈,用開水浸潤后。搗取自然汁。先洗凈患耳,再將藥汁漓入,日二、三次,有排膿、消腫、止痛之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⑨ 治風熱翳膜:野芥蘭四兩,梅片一分。共搗爛,敷眼眶四周。(《廣西中草藥》)
⑩ 治喉蛾:鮮一點紅三兩,水煎,頻頻含咽。(《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⑾ 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扁桃體炎:一點紅、古羊藤各等量。上藥每斤煎濃液500毫升。三個月至三歲,每次20~40毫升,三歲以上酌情增加。(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⑿ 治潰爛飛瘍(多患于四肢,局部紅腫灼熱,起泡,痛癢相兼,接著便腐爛,并迅速蔓延擴展):鮮一點紅莖葉搗爛,敷于患處,日夜各換一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⒀ 治跌打腫痛:一點紅八兩,土牛膝四兩。共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⒁ 治小兒疳積,一點紅根三錢。蒸瘦豬肉吃。(《廣西中草藥》)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陰濕的環(huán)境。以富含腐殖質(zhì)而疏松肥沃的濕潤壤土為宜。
栽培技術(shù):用根狀莖繁殖。在秋、冬季或早春時,結(jié)合采收選取有芽的嫩莖,截成長3-7cm的小段,按行株距25cm開穴,深3-6cm,每穴栽3段,成品字形排放,栽后覆土或蓋上土雜堆肥。此外,還可以用種子繁殖,隨采隨播,經(jīng)育苗后移栽。
田間管理:出苗后,中耕除草,冬季倒苗時須施廄肥或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