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普丨小兒麻痹癥,預防是關鍵!”相關內容,相信大家都想知道,為方便了解,在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傳染病,脊髓灰質炎病毒為嗜神經病毒,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運動神經細胞,以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損害為主?;颊叨酁?—6歲兒童,主要癥狀是發(fā)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fā)生分布不規(guī)則和輕重不等的弛緩性癱瘓。
脊灰疫苗即脊髓灰質炎疫苗是預防和消滅脊髓灰質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自從20世紀50年代成功地研制了脊灰疫苗(糖丸)以后,脊髓灰質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的小兒麻痹癥發(fā)病率逐年下降。從2016年5月1日開始,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新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tOPV,糖丸),采取了更為安全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和口服二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bOPV,滴劑)進行疾病預防和控制。
那么脊髓灰質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脊髓灰質炎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程度很輕的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癱瘓性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與之有關的肌肉失去了神經的調節(jié)作用而發(fā)生萎縮,同時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縮,使整個機體變細。本病潛伏期為8—12天,臨床上可分為多種類型:
前驅期:
主要癥狀為發(fā)熱、食欲不振、多汗、煩躁和全身感覺過敏;亦可見惡心、嘔吐、頭痛、咽喉痛、便秘、彌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滲出物、腹瀉等,持續(xù)1—4天。若病情不發(fā)展,即為頓挫型。
癱瘓前期:
多數患者由前驅期進入本期,少數于前驅期癥狀消失數天后再次發(fā)熱進入本期,亦可無前驅期癥狀而從本期開始。患兒出現高熱、頭痛,頸背、四肢疼痛,活動或變換體位時加重。同時有多汗、皮膚發(fā)紅、煩躁不安等興奮狀態(tài)和腦膜刺激征陽性等神經系統(tǒng)體征。小嬰兒拒抱,較大嬰兒體檢可見: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時需用兩手后撐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體位;
②吻膝試驗陽性即患者坐起、彎頸時唇不能接觸膝部;
③頭下垂征即將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軀干時,正常者頭與軀干平行。
此時腦脊液出現異常,呈現細胞蛋白分離現象。如病情到此為止,3—5天后熱退,即為無癱瘓型,如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則常在癱瘓前12—24小時出現腱反射改變,最初是淺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發(fā)現反射改變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
癱瘓期:
臨床上無法將此期與癱瘓前期截然分開,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發(fā)熱后1—2天出現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弛緩性癱瘓,隨發(fā)熱而加重,熱退后癱瘓不再進展。多無感覺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少見。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以下幾型。
(1)脊髓型,此型最為常見。表現為弛緩性癱瘓,不對稱,腱反射消失,肌張力減退,下肢及大肌群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僅出現單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癱瘓,如累及頸背肌、膈肌、肋間肌時,則出現梳頭及坐起困難、呼吸運動障礙、矛盾呼吸等表現。
(2)延髓型又稱球型,系顱神經的運動神經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環(huán)中樞被侵犯所致。此型較少見,呼吸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不規(guī)則,呼吸暫停;血管運動中樞受損時可有血壓和脈率的變化,兩者均為致命性病變。顱神經受損時則出現相應的神經麻痹癥狀和體征,以面神經及第X對顱神經損傷多見。
(3)腦型,此型少見。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驚厥或嗜睡昏迷,有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癱瘓表現。
(4)混合型以上幾型同時存在的表現。
恢復期:
一般在癱瘓后1—2周,癱瘓從肢體遠端開始恢復,持續(xù)數周至數月,一般病例8個月內可完全恢復,嚴重者需6—18月或更長時間。
后遺癥期:
嚴重者受累肌肉出現萎縮,神經功能不能恢復,造成受累肢體畸形。部分癱瘓型病例在感染后數十年,發(fā)生進行性神經肌肉軟弱、疼痛,受累肢體癱瘓加重,稱為“脊髓灰質炎后肌肉萎縮綜合征”,病因不明。
雖然脊髓灰質炎可怕,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正確認識脊髓灰質炎疫苗,及時進行疫苗接種。
據了解,脊髓灰質炎疫苗分為兩種,一種為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滴劑),一種為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注射)。
家長們注意啦?。?!以下信息很重要,請牢記喲↓↓↓
我國實施新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免疫策略,疫苗免疫程序如下:
二月齡接種一劑脊灰滅活疫苗(IPV,注射);
三月齡、四月齡、四周歲各接種一劑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口服滴劑)。
以上所有疫苗均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免費接種。
以上為“科普丨小兒麻痹癥,預防是關鍵!”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更多信息請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